【前言简介】
β-内酰胺酶是通过切割β-内酰胺环使β-内酰胺失活的酶,从而在产生这些酶的细菌中诱导对这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在β-内酰胺酶中,具有超广谱(ESBL)的酶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产生耐药性,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从而缩短了治疗细菌感染的治疗窗口。CTX-M家族的ESBLs属于β-内酰胺酶的A类,就像TEM、SHV和KPC型碳青霉烯酶一样。由于它们的进化,特别是由于它们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结合,CTX-M酶是ESBL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许多肠杆菌科中传播,特别是在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中,也在其他肠杆菌科如摩根氏菌属中传播。CTX-M有250多种变体。他们被分为6个主要家族,其中第1组(其主要代表为CTX-M-15)和第9组(其重要代表为CTX-M-14和CTX-M-27)是全球ESBLs流行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医院环境中。携带CTX-M的大肠杆菌是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鉴定代表ESBL主要部分的CTX-M-14和15的测试是一种允许更合理地使用最后手段的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的工具。
【检测原理】
β-内酰胺酶试剂盒是基于胶体金纳米颗粒膜技术的即用型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检测琼脂培养皿上生长的肠杆菌科菌落中的1组(CTX-M-15样)和9组(CTX-M-14样)CTX-M型β-内酰胺酶。
用针对1组(CTX-M-15)β-内酰胺酶的一个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和针对9组(CTX-M-14)β-内酰胺酶的第二个单克隆抗体对硝酸纤维素膜致敏。有两种不同的共轭物与胶体金颗粒结合并在膜上干燥:针对CTX-M β-内酰胺酶第二表位的共轭物和验证检测卡的质控共轭物。
当所提供的含有重悬细菌的缓冲液与膜接触时,溶解的共轭物和样本材料通过被动扩散迁移,共轭物和样本材料都接触到被吸附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第一个抗CTX-M-15抗体。若样本中含有CTX-M-15 β-内酰胺酶(或者1组中的其他CTX-M酶),则共轭物-CTX-M-15复合物将继续与第一条线(底部)上的吸附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抗CTX-M-15抗体(线15)结合。通过被动扩散继续迁移,共轭物和样本材料都与吸附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第二条抗CTX-M-14抗体线接触,若样本中含有CTX-M-14 β-内酰胺酶(或者9组中的其他CTX-M酶),则共轭物-CTX-M-14复合物将继续与第二条线上的吸附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抗CTX-M-14抗体(线14)结合。最后,溶液继续迁移到结合了质控共轭物的第三条质控线(顶部,线C)上,并生成一条红线。15分钟内根据检测卡上的红色线条读取结果。
【储存】
β-内酰胺酶未开封的试剂盒应储存在4-30℃下,可储存至有效期;一旦打开检测卡包装袋,必须立即进行检测;避免冷冻检测卡缓冲液
【样品收集及处理】
待测标本应采用标准的微生物学方法来获得和处理。
确保样品没有用含有甲醛或其衍生物的溶液进行处理。
【准备工作】
β-内酰胺酶试剂盒检测前,将试剂盒所有组分和样本(含有待测菌落的培养皿储存在4℃下)平衡至室温(15-30℃),打开检测卡包装袋并取出检测卡,立即进行检测,需标记患者名字或样本编号(一个样本以个检测卡)
β-内酰胺酶检测时样品准备:
关于除细菌菌落以外的样品类型的性能声明尚未确定,我们建议使用新鲜的菌落来获得最佳的测试性能。
1)准备一支收集管并加入4滴LY-E缓冲液
2)用一次性细菌接种环取3个菌落,并将细菌接种环浸入含有缓冲液的收集管底部,以收集细菌
3)在取出细菌接种环之前彻底搅拌混匀
4)封闭收集管并涡旋均质化
5)使用试剂盒提供的一次性移液管吸取100µL稀释后的样本并加入检测卡上的样本孔中(稀释后的样品体积必须达到移液管显示的黑线,才能准确地吸取100µL)
6)等待反应15分钟后读取结果
β-内酰胺酶试剂盒检测局限性
本试验是定性的,不能预测样品中抗原的数量;必须考虑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测结果来确定诊断;阳性检测并不排除可能存在其他抗生素耐药性机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