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用途】
钩端螺旋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可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双曲钩端螺旋体IgG抗体。
【前言简介】
钩端螺旋体的临床症状表现从轻微伤寒到肝肾严重受损的黄疸病。钩体存在于啮齿类动物和大部分的家畜身上,在肾小管内寄生,然后从尿液中排出。人类感染来源于直接接触已感染的动物(如兽医,屠宰场工人或乳制品工人)或是被动物携带者污染的空气(如农业员),已证明有潜在感染风险的动物接触到的水用来洗澡或是游泳也会传染。钩体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表面或是眼睛进入宿主细胞,潜伏期在3-30天不等,但通常在10-12天时就会发现,在发病的第6天到第10天间就可检测到抗体,3-4周内达到高峰期,之后抗体水平会慢慢减少,但数年后仍可检测到抗体
急性疾病的诊断可将以下因素考虑进去,如流行病学因素,临床症状,暴露于流行病地区和其他的实验室结果,急性疾病的诊断也可包括多数情况下实验室的阳性样本的确诊,此钩端螺旋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可诊断钩端螺旋体的急性感染,但阳性样本需通过其他方法进一步确诊
【检测原理】
钩端螺旋体ELISA检测试剂盒微孔板已包被经纯化的钩端螺旋体抗原,第一次孵育,样品血清中的抗体与微孔板上的抗原进行结合,洗去未结合的样品,加酶联物,与结合在孔内的抗体结合,第二次洗涤后,加TMB底物液,若酶联物存在,过氧化物酶就会催化反应,溶液变蓝,加终止液,由蓝色变为黄色,结果可直接目测或是酶标仪检测.
钩体病流行病学:
依据贵州省2015~2019的医学研究显示:啮齿类动物黑线姬鼠为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带菌尿液污染外在环境(水和土壤等)感染野生动物和家畜,亦是造成循环传染的重要原因。钩体病曾在我国发生过几十次大规模的流行,其中发病率超过10/10万以上的有10次,20世纪90年代以后,钩体病疫情逐年下降至2001年的0.2984/10万,由于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种类较多且分布广泛,目前在我国仍存在钩体病流行的潜在威胁。
人对钩体病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较多,职业分布是参加农业劳动者(如:兽医、屠宰场工人、乳制品工人)和人群-农民、渔民等。钩体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表面或是眼睛进入到宿主细胞,人群与疫水和土壤等接触时间愈长,次数愈多,气温22℃以上,则获得感染的机会显著更多。
钩体病临床表现
钩体病潜伏期为2-30天不等,通常在10-12天就会发病,典型表现为三症状(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和三体征(结膜充血、腓肠肌触痛、淋巴结肿大)。为了临床诊治和抢救方便,一般将钩体病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弥漫性出血性、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和肾型,其中流感伤寒型最为常见。钩体病的流感伤寒型极易被误诊为流行性感冒,导致延误治疗,部分钩体病的病例发展到中期(约在起病后3-14日),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重症患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当发现不明原因发热且存在三体征病患时,应及早排查钩体病。